西北地区肉羊肉牛遗传改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于2013年9月23日获科技部授牌成立,依托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牛羊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草食动物科研团队,以西北地区优势草食畜种(绵羊、山羊、普通牛和牦牛)为主,从肉羊肉牛生产技术推广、种质资源遗传评估及现代生物技术在繁育中应用等多个方面开展生物技术国际合作研究。
依托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在西北地区细毛羊育种、牦牛生产及牛羊地方品种改良方面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在国内畜牧科研方面有较高影响。甘肃农业大学牛羊遗传改良研究团队在西北特色优势牛羊种质资源遗传改良及现代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包括牛羊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藏绵羊及牦牛选育提高、陇东绒山羊新品群选育、肉羊肉牛杂交生产、羔羊及优质高档肉牛育肥、有机产品开发等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具有技术开发优势。科研团队现有专兼职人员21人,实验用房面积700m2,仪器设备总值1100万元。
基地拥有7个研究示范基地,并与新西兰林肯大学、肯尼亚国际家畜研究所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联系。2013年至今,研究团队部分研究成果,如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基因标记实验室合作研发的牛羊功能基因研究已达到直接开展牛羊分子育种实践的水平,并成为研究团队目前具有的核心分子育种技术。目前,基地申请并执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和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等项目9项,合作申请相关专利4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引进甘肃省“飞天学者”客座教授1名。国外合作伙伴已为中方联合培养博硕士生4名,合作发表论文22篇。合作基地将通过开展跨国界、区域性畜牧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西北地区特色肉羊肉牛产业发展的科研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